新聞中心
商業航天賽道又有新利好。
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家正在規劃和研制空間互聯網衛星,并發射了試驗衛星,國家還將組建成立‘國網’公司,專門負責統籌空間互聯網建設的規劃與運營。”
這意味著,發力衛星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與此同時,早在2019年即深度參與國家衛星互聯網“新基建”的民企九天微星,也迎來了又一個里程碑。其位于唐山的衛星工廠完成一期生產廠房主體建設,預計將在今年6月底進入生產設備試運行階段。
唐山衛星工廠是首個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立項的民營衛星工廠項目,也是中國第一個落地建設的民營衛星工廠。
據了解,這一衛星工廠建成后,將實現短周期、低成本、靈活批量化生產50~700公斤級衛星。
九天微星創立于2015年,成立之初以衛星互聯網為目標,只是當時的社會條件、技術積累、資金規模尚不成熟,該團隊選擇轉變路徑,先從衛星物聯網起家。在2018年2月和12月,九天微星分別成功發射了“少年星一號”和7顆“瓢蟲系列”衛星,完成了衛星物聯網的系統級驗證,并實現了不錯的商業變現。2020年,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范疇后,行業迎來關鍵節點,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九天微星也開始“回歸初心”,在衛星互聯網賽道上持續發力。
技術與市場雙輪驅動,九天微星走出了一條從衛星物聯網到衛星互聯網的跨越之路。據創始人謝濤透露,公司在2021年有望實現5倍業績增長,訂單達到數億元。2021年初,九天微星獲得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以下簡稱“中網投”)億級戰略投資。這是其完成的第七輪融資,也是“國家隊”中網投首次布局民營航天領域。
衛星互聯網是未來10年最大的看點
Q:您將衛星互聯網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概念,請詳細講一講您對此的理解。
A:狹義上的衛星互聯網即太空高速通信網絡,也就是馬斯克他們的星鏈正在做的事,利用多顆衛星形成寬帶通信網絡覆蓋。
這一業務其實更適合地廣人稀的國家和地區,解決無基站區域的通信需求。廣義的衛星互聯網,基于通信、導航、遙感技術提供衛星網絡解決方案,賦能各個行業。其中,衛星作為基礎設施,相當于太空中的移動鐵塔,未來可以搭載各種載荷和傳感器,組網形成太空中的分布式計算平臺。通過與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結合,催生豐富的應用場景:搭載5G的載荷,可以滿足寬帶通信;搭載攝像頭,就能實現遙感;加上導航增強,就能支持自動駕駛。
想象一下,當地球被成千上萬顆這樣的低軌衛星包裹,萬物互聯將成為現實,最終匯聚海量的時空大數據,服務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成長期企業仍局限于單點突破,有可能錯失規模化增長的機會。這是我對廣義衛星互聯網的展望,及其未來價值的判斷。
Q: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市場規模分別有多大?
A : 從產業鏈自上而下來看,可能會出現1:2:7的效應。假設在衛星研制、發射、地面設施等基建上的投入是1000億左右,那么中游星座運營商的收益將達到2000億,基于衛星互聯網的地面終端和行業應用,市場規模可能會達到7000億。
Q:在這樣龐大的商業效應中,誰將成為最先受益的一波企業?
A:最先受益的是以衛星批量化制造、火箭發射、測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業務為主的企業。其次是星座運營商。中國的基礎運營商將以國有為主,商業公司可以去做代理或者虛擬運營商業務。最后是終端制造商。如車載、機載、船載等場景下的衛星終端,和基于終端產生的各類行業應用。
Q:最先受益的衛星制造企業面臨的紅利期有多長?
A:第一輪紅利將持續5年左右,并且會呈現周期性增長。因為現在主流的星座組網方案中,大多衛星的設計壽命是5年,需要定期發射新的衛星作為補充。
Q:未來十年,衛星行業最大的看點是什么?我們可以期待衛星企業走向多大的規模?
A:衛星互聯網是未來10年最大的看點。衛星的總裝和批量化制造進入放量增長階段。它是一個基本盤,能把人才、技術等生態要素都帶動起來。衛星制造的市場空間是百億元量級。衛星終端和行業應用,未來如果形成天地一體化通信數據服務,市場規模會是千億元量級的。預計2021年業績實現5倍增長。
Q:反饋到九天微星的企業發展上,您是怎樣基于自己對衛星互聯網的預判去做路徑布局的?
A:整體上圍繞廣義的衛星互聯網在做路徑規劃。九天微星的定位是低軌小衛星的全產業鏈服務商,為政企客戶提供商業衛星定制、星座核心服務和行業終端應用。這三類業務都是從衛星互聯網延伸出來的,并且在通過三個事業群同步推進。基于狹義衛星互聯網,我們為基礎運營商提供一站式服務,從星座設計論證,到衛星研制批產,再到衛星終端研發和運營模式咨詢。在服務衛星互聯網運營商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技術體系,進而去拓展專網客戶,為其快速部署小規模星座。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探索融合衛星通導遙應用的行業解決方案。
Q:這樣的路徑為九天微星帶來了什么?
A:預計2021年業績對比2020年將達到5倍左右的增長。今年行業在提速,我們在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智慧農業、交通物流、智慧政務、科研教育等方面都開拓了行業客戶,訂單將從一季度開始大幅增長。無論在狹義的衛星互聯網,即太空高速通信網絡,還是在廣義的衛星互聯網,即基于通信、導航、遙感技術提供行業解決方案,我們的市場都在穩步擴大。
Q:九天微星在行業中的競爭壁壘和競爭優勢是什么?
A:九天微星團隊的核心競爭力是多方面的。很多時候,客戶需要的不僅僅是一顆衛星,而是一站式的服務。九天匯聚了來自航天、通信、互聯網和垂直行業的人才,具備跨界的能力。我們除了能為客戶設計、研制衛星,還能幫客戶梳理業務痛點,倒推如何部署、如何驗證、如何提供增值服務,幫助客戶用最低成本實現業務增長,為客戶的客戶創造價值。此外,我們的機構股東多數是產業資本,除了資金支持,還會為我們帶來了拓展行業應用的關鍵資源,可以快速驗證與產業融合的解決方案。比如天使輪投資方中科創星進來以后,幫助我們與中科院建立了從技術到應用的合作;中航產投進來后,我們開始探索衛星互聯網在航空領域的應用。
技術和市場雙輪驅動
Q:為什么提前布局建立自己的衛星工廠?
A:我們在2017年啟動衛星工廠的方案論證,當時已經預判到,行業到了變革衛星制造方式的臨界點。航天發展這么多年,衛星作為高科技產品,停留在少批量多型號、以手工打造為主的生產階段。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倒逼衛星制造進入“工業化”階段。短周期、低成本、批量化生產成為行業提速的先決條件。傳統的生產模式難以滿足快速組網對產能的龐大需求。
Q:您認為,在衛星互聯網的作用下,衛星產能有多大的缺口等待填補?
A:近地軌道未來應該會部署10萬顆衛星。其中來自美國的可能會有5~6萬顆,來自中國的有3~4萬顆,來自英國和印度、俄羅斯等其他國家的會有1~2萬顆,這是對于終局的判斷。你可以看到,僅Space X這一家企業,在一年半時間就發射了1000多顆星。如果要實現3~4萬顆衛星的規模,往后幾年可能每年都要部署上千顆衛星。但是目前國內微小衛星年產能不到100顆,所以至少還有 90% 缺口。這10萬顆衛星,前期是以狹義的衛星互聯網,即寬帶通信為主的。后期可能演進到廣義上的衛星互聯網,即通導遙一體化的衛星應用融合網絡。
Q:2021年九天微星有哪些重要節點?
A:今年將會圍繞衛星互聯網的關鍵技術加強研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向:一是單機的芯片化,提高衛星的集成度;二是衛星的智能化,豐富星務軟件的策略模型;三是通信天線的性能突破。在同樣的功率、體積、質量下,實現更好的通信效果;四是地面終端方面,兼容衛星網絡的寬帶、窄帶技術方向,預研對標國際先進的車載、船載平板終端。重要節點有兩個:第一,衛星工廠完成一期建設并投入使用。第二,200公斤級高通量衛星交付發射。
商業航天想要走得更遠,需要產業各環節切換到客戶思維
Q:當下的衛星行業發展中還有哪些制約因素,行業尚存在哪些痛點?
A:商業航天要走得長遠,取決于衛星應用給各行各業帶來多大價值。衛星應用有價值了,衛星制造商就有持續客戶,火箭制造商也會有持續的訂單。但是衛星應用的拓展又受限于整個行業提供的價格水平,以及商業航天企業對客戶需求的理解。
這些因素是互相制約的。傳統衛星行業有重技術輕市場的慣性,九天微星堅持技術和市場雙輪驅動。我們會一邊做市場,一邊提升技術。提升的這部分,再用于拓展和服務更多的市場客戶。
Q:降成本的關鍵是什么?
A:關鍵在于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這不是一個可以單點擊破的問題。除了通過批量化生產來降低成本,具體到元器件、單機和分系統層面,我們希望從體制內出來的供應商能夠轉變思路,大膽采用一些新技術,把成本再降一個等級,甚至降一個數量級。當衛星研制、發射成本都能顯著降低的時候,定制化應用的客戶就會開始增多。一句話來講,希望整個產業的參與方都能深入了解客戶需求,用更加市場化的思維去發展。
Q:當下有哪些已經被驗證的衛星應用場景?以及未來有哪些應用場景值得探索?
A:第一個爆款應用其實SpaceX已做出來了,星鏈使狹義的衛星互聯網成為現實。衛星物聯網作為增量市場,也走過了場景驗證期,進入規模化拓展階段,其服務對象具有廣域分布或者大范圍流動的特性,大多是貴重資產,如工程機械、石油管線監測或遠洋集裝箱監測等,客戶的支付能力較強。此外,全天候、全時段的陸地資源監測以及災害預警需求顯著增長,市場空間不容小覷。
作者 | 莫莫
出品 | 投資人說(touzirenshuo)
9月15日 22:05:51-22:07:51 ,九天微星&36氪通過“瓢蟲一號”衛星發射出一封來自氪星的密電,上演了一場科技而浪漫的星河閃爍。
2020年9月1日,對于九天微星,對于國內民營衛星制造企業來說,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日子。在這一天,九天微星衛星研發制造基地——智能衛星工廠在唐山市路南區城南經濟開發區正式奠基。這是衛星互聯網納入國家新基建之后,首個落地建設民營衛星制造工廠,也有幸成為河北省重點工程之一。
2022年8月18日,由濟南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22年空天信息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盛大啟幕!本次高峰論壇以“空天賦能 智創未來”為主題,旨在展示空天信息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搭建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共同推動空天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7月19日,青島市市南區王鋒書記一行蒞臨九天微星指導工作。九天微星董事長謝濤,九天微星合伙人兼總裁小鹿林子,九天微星衛星總師雪亞林,九天微星總師于洋,九天微星副總裁郭欣,九天微星副總裁趙亮等公司高層領導全程陪同參觀。
6月29日,泉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建輝,泉州半導體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洪武強等領導一行蒞臨九天微星考察交流。九天微星總裁兼九天未來副董事長小鹿林子,九天微星副總裁王佳偉等公司高層領導全程陪同。
中國信息通信行業在信息基礎設施區域布局、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和產業生態、行業管理能力、網絡安全和應急保障四個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這也將是“十四五”時期信息通信行業著力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方向。
謝濤:首先要“活下去”;其次則是把“一縱一橫”產業布局做實。
當前五年,是衛星互聯網的基建階段。我們希望能夠像華為一樣,成為產業鏈的核心供應商。
5G已至,6G并不遙遠。我們希望與中國商業航天的伙伴們一道,用劃時代的衛星硬科技創新,塑造更加智慧美好的人類未來。
商業航天想要走得更遠,需要產業各環節切換到客戶思維。